查看原文
其他

从热播剧看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剧的叙事策略

灵樨 娱乐产业 2019-10-11



作者 / 灵樨


随着观众审美品位的日益提升,现实主义题材剧逐渐获得了更多观众的青睐,尤其是在献礼大潮之下,以《老酒馆》为代表的年代剧与《大江大河》为代表的史诗剧成为了国产电视剧中的“现象级”存在。“现象级”与热播是息息相关的,正是有热度才能够被称之为“现象级”,不过在众多的热播剧之中,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剧同样受到了观众们追捧,并且在现实题材剧中占有大面积的比重,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当代现实题材更能反映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是最能直击当下人们生活痛点的剧集。曾创作过《鸡毛飞上天》、《虎妈猫爸》、《你是我的幸福》等成功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剧的编剧申捷表示,“反映我们当下二十年的生活剧集是最难创作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或六七十年代的戏早就沉淀下来了,但是当代这二十年要怎么写,对所有编剧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所谓“当代”,正是表现当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或美好或困境,都需要一个“载体”或者称之为“突破口”。这些“载体”和“突破口”要和时事热点结合在一起考虑,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是鲜明的,有血有肉的,直击社会痛点的。

 

赵宝刚的剧集大多是当代现实题材剧,或者称为“当代生活剧”,《奋斗》聚焦毕业生职场奋斗史,《我的青春谁做主》反映自由与束缚的冲突,《婚姻保卫战》则表现家庭和婚姻问题,这些“话题剧”都向观众们抛出了一个热点话题,成为了茶余饭后人们的谈资,这也是赵宝刚剧集红极一时的原因。

 

 

反观现在的热播剧,现实主义题材剧集在叙事策略方面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和创新,这也是为满足当代受众审美口味而产生的必然影响。

 


题材破新:

多层面展现新时代生活


题材是影视作品的根基,是决定一部文艺作品价值导向和情感诉求的脊梁。而题材的选择必然来源于生活,是经由创作者在浩如烟海的生活素材之中选择、筛选、加工、改造后,选取的最合适创作的审美表达。

 

伴随着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融媒体时代下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时代通病也在发生着转变,这也便带来了影视题材的更新迭代。

 

在赵宝刚时代下,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关注买房、北漂、青春奋斗、毕业率和就业率不平衡等热点话题,但若是如今的影视剧仍旧在表现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便很难满足受众们的审美诉求,只会因无聊而弃剧,无法带来热度和流量。

 


因此,多层面、多角度地体现新时代生活成为了影视创作者们的目标,而诚如上文所诉,“切口”很重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口”,很可能成为影视作品的亮点。

 

就目前的影视市场来看,题材内容垂直细分成为了一个大趋势,同样是商业、创业题材的剧集,《鸡毛飞上天》聚焦温商,从“鸡毛换糖”的温州商业起源和背景说起,展现陈江河和骆玉珠的情感和创业故事;《创业时代》则从互联网行业及手机APP作为切入口,展现互联网行业的几年浮沉;《我们的四十年》更是以“电视行业”作为题材,展现一个成功电视人的成长经历;而即将播出的《在远方》,则聚焦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从1999年写起,展现快递行业从“人人喊打”的“黑快递”一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跨世纪成长历程。

 

家庭生活剧也同样是现实题材中必不可少的,并且这种题材类型的剧集从电视剧伊始便始终存在,拥有最稳定和广泛的受众人群。与十年前展现婆媳矛盾、妯娌斗争的伦理剧相区分,近几年的家庭剧更多的是聚焦时代带给家庭的普遍问题和矛盾以及小人物在大生活中的成长和翻身。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在经历离婚后,从家庭主妇到职场女性的成功转变。同样展现女性在职场与家庭平衡问题的剧集还有《逆流而上的你》,不过与《我的前半生》的叙事策略完全不同,该剧则通过一个家庭中的三个女性,在面对家庭、婚姻和爱情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囊括了现代都市女性的爱情观群像。


 

而今年上半年的“现象级”热播剧《都挺好》则聚焦了一个家庭中的三位男性形象,通过苏大强、苏明哲、苏明成这三个人的生活和想法,概括了中国式家庭中的男人群像,同时也引发了“孝文化”的话题。正在热播的《遇见幸福》也同样聚焦了三个发小朋友的生活苦难,直击成年人的生活痛点,但同时也通过剧集对生活的美化带给观众们希望。

 

青春以及教育题材也是观众们的关注热点,以往的青春剧大多都主打怀旧色彩,重点展现青春校园的纯美爱情故事或者是回忆青春的情怀。但如今的爱情剧则更加多元化,比如《小欢喜》、《少年派》在展现青少年成长时也不乏关注家长的参与及学生家庭环境的露出,聚焦“教育”话题,通过主人公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引发电视机前观众的思考;《青春斗》则展现90后的奋斗青春,这也是题材与时俱进的结果,在以往的剧集中,大多数展现70后、80后的青春成长,而当90后步入社会以后,关注90后毕业迷茫和奋斗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刘同的《我在未来等你》更是做出了打破年龄圈层的大胆尝试,通过“回到过去”的方式,既展现了成年人的生活焦虑,又有孩子的成长烦恼,两代人的冲突和理解做得更加极致和明显。

  


在题材的创新之下,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题材的共同点,都是立足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表现普通人和小人物的生活状态,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新时代人民的生活图景,同时也不乏热点话题的讨论和输出。

 


人物多元:
有血有肉的圆形人物性格
 

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形象,而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便是人物,因此人物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所在。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需要塑造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也就是需要塑造更加典型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的人物早就无法满足受众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影视工作者们也在求新求变。

 

前文提到了《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惊喜的,编剧没有将罗子君写成离婚后的怨妇,四处哭闹、“讨债”、制造各种奇葩矛盾,这样的写法就变成了十年前的家庭伦理剧。秦雯将罗子君塑造成了一个“劫后重生”,有觉知力的女性形象,在离婚后,罗子君的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突破了人们对于家庭主妇的固有认知,一路让罗子君成长为一位职场女性。而陈俊生虽说是出轨的渣男,但编剧也没有让这个人物变得讨厌,即便作为剧中的“反派”,他也是有可爱之处的,对于罗子君的悔悟以及勇于承担责任、无微不至地照顾罗子君,这些优点在剧中放大,将陈俊生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良心的男性形象。

 


《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也塑造了中国老人的典型形象,由于孤独,他通过“找茬”的方式获得子女们的关爱,通过剧集对人物的剖析和解读,观众们也从中意识到对家中老人的关爱缺失,也能够间接读懂老人们的“肢体语言”。与此同时,这样一个令人生厌的老人形象却在结尾经历了洗白和反转,当苏大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一个真实的父亲形象赫然出现在观众们的面前,许多观众都被最后一集感动落泪。

 

近几年,“丧文化”入侵了我们的生活,许多影视作品也开始宣扬和展现“丧文化”,我们经常说的“佛系”实际上也是丧文化的代名词。《青春斗》里的向真就是丧文化的典型代表,她的身上也折射出了许多90后的通病——用逃避的方式面对生活的困境。不过在剧集最后,向真也同样肩负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开始重新回到职场奋斗,也重新充满了正能量。

 


这些角色都可以称之为典型形象,不难发现,他们都并不完美,拥有很鲜明的缺点和优点。在影视创作的过程中,人物的创新正是让创作者和观众直视人物的缺点,观剧的过程也是陪伴和关注人物共同成长的过程。他们都是普通人的高度概括和对社会生活的高度集中的反映,同时他们的身上又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化特征,真正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完美融合。

 

对于这样的观点,编剧申捷表示,在他的最新剧集《在远方》里也同样塑造了两个典型的女人形象,路晓鸥与徐爱莲的人物关系是他认为剧集最成功的地方。他认为女性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有剑拔弩张、互撕这一种关系的呈现,拥有共同的男人也可以和平共处。这当然不是旧社会三妻四妾间姐姐妹妹的相称,而是一种大爱的呈现。徐爱莲对姚远是一种感恩的态度,超越了爱情和亲情,而路晓鸥在误以为徐爱莲是姚远的妻子后还愿意帮助徐爱莲,这是出于对姚远的爱,是一种更无私、无条件的大爱,这样的塑造方式使人物更加超脱、拥有更高的格局,是艺术的真实。

 


这样的写作方式在《鸡毛飞上天》中也有很好的呈现,骆玉珠重新回到陈江河身边时,陈江河的身边还有另一个女人杨雪,当杨雪想以“多年来扶持和帮助陈江河”的身份和地位来向骆玉珠示威时,骆玉珠本来想在镜子面前好好打扮一番,但随后却被自己的“愚蠢”行为逗笑了,随后继续以真实的、乡土气十足的村姑形象面对杨雪,这是骆玉珠的自信,也是她聪明的策略。骆玉珠的优势不在于洋气和美貌,而在于和陈江河惺惺相惜、从小一起长大和共患难的情谊。

 

对于人物心理的准确捕捉是一位优秀编剧理应做到的专业性,而这些人物的塑造也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是艺术通过形象对现实生活的映射。在观众的审美诉求愈发难以满足的今日,脸谱化、偶像化的人物设定已经过时,只有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圆形人物才能一直立足于文艺发展的长河之中,散发着属于他们的艺术生命力。

 


内容嬗变:
从“注水”长剧集到“美剧模式”

电视剧与电影相对比难以承载更多艺术性的原因正是因为“长度”,以往观众们形容电视剧都会用“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来形容。过于冗长的剧情很难使情节集中起来,就会存在严重的注水现象。

 

以往的台播电视剧都是50集以上,比如《鸡毛飞上天》55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8集,《甄嬛传》76集,《幸福一家人》52集,即便剧情再精彩,这么大的剧集体量也难免会有“注水”的现象发生,这就导致了部分剧集存在“高开低走”的现象。

 

最近,广电总局出台了“限集令”,拟定剧集集数的上线是40集,这对于创作者和观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是至于这项政策的出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电视剧的注水问题,还需要观察后才知晓。

 

不过为了满足受众们的审美口味,不少剧集为了提高竞争力,选择提升剧集整体节奏,甚至借鉴“美剧模式”,以达到更优质的视觉效果,这样的现象在网剧中尤为明显。《长安十二时辰》选择采用一集半时辰的方式,多线叙事和融合的结构互相衬托出紧张的氛围;《我在未来等你》采用“章节体”方式,通过每集的标题提示剧集的讲述内容,让观众们观剧时更加集中注意力;爱奇艺推出的科幻剧集《蛋黄人》也同样以快节奏、新颖的题材获得了观众们的青睐,12集的体量短小精悍,剧集的结构堪比电影,非常紧凑集中,没有太多庞杂的支线干扰,能够让观众们以垂直思维观看整部剧集。

 


流量时代下,“小鲜肉、大流量”已经严重干扰创作者们的创作初心,许多剧集是为了捧艺人、制造流量和话题而制作的,“大男主、大女主”戏层出不穷,并不是为了剧情内容的需要,而是为了凸显流量艺人的存在感或在某种程度上满足粉丝们的需求,因此玛丽苏和杰克苏的剧情在所难免。高片酬和流量猖獗,很多人将其归罪为市场需要,但若不是创作者的刻意迎合,这样的现象也不会长久存在。

 

让“艺人”、“流量”、“娱乐”主导影视剧的创作,这对于创作者和影视作品来说都非常被动,也忽视了文艺作品应有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因此,广电总局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继续存在,出台了“限酬令”、“限集令”等一系列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影视市场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创作者们自由自觉地尊重创作、净化内容。

 

现实题材作为最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题材类型,更应该更加集中和概括地反映客观生活、表达人物情感,现实题材剧的创作者们也在积极地寻求内容突破和题材创新,力图在嬗变的过程中创作出更加优质的现实剧作品。

 

优酷出品的《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以中国最典型的两个城市为摹本,展现了北漂和沪漂女性的成长和独立过程,通过“跳跃式”的剧情结构呈现十年的变化,24集的体量刚刚好,囊括了女性成长的所有重要节点,同时也引爆了许多敏感和具有热度的女性话题。“女子图鉴”系列剧是电视剧内容嬗变的典型范例,同样的例子还有《金牌投资人》、《下一站,别离》、《人民的名义》等,这些剧集的节奏都快慢有序,优质的现实主义题材剧的层出不穷也是国产电视剧有望走向巅峰的一个标志。

 


电视剧作为受众面最广、受众年龄层跨越最大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所承担的审美教育功能也最重,因此其内容输出和价值导向应当更加谨慎。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理应在内容、题材、人物上不断更新和创新,既要注重时代内涵,又要赋有艺术个性,这样的电视剧作品才能获得观众们的认可。而作为影视创作主体,更应该寻求和尝试突破和创新,以更加新颖和独特的角度看待社会痛点,在文艺作品中充分融合艺术性与真实性,紧随时代脉搏,在细节上突破创新,才能创作出更加优质的电视剧内容,也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抓住受众群体,真正实现电视剧作品的内容价值。





近期热文


得CP粉者得天下 古装剧「造星」能力有多强

新旧流量的「演技」突围战

Q3季度综艺前瞻 专访企鹅影视朱乐贤

《乐队的夏天》有钱花了吗?

上半年国产电影TOP50盈亏解析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358894069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爆料寻求报道加微信号:35889406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